我与 MineCraft
杂谈 | 共 8434 字 | 2018/12/9 发表 | 2019/3/2 更新
MineCraft 算是对我影响最深的一个游戏了吧,怎么能不写点什么记录一下呢?
童年的梦
我从小就对电脑游戏很感兴趣,还记得最早上幼儿园的时候,班里有一台电脑,每天午休我都会去玩「竞速蜗牛」,还是冠军记录的保持者。网络游戏最早玩的应该是「QQ 堂」,不过也就玩了几天,没多少记忆。小学二年级的时候被同学安利「摩尔庄园」,第二年又被来北京玩的同辈安利「塞尔号」,后来又和同学一起玩「功夫派」和「塞尔号 2」,算下来我小学基本一直在玩淘米的游戏。除此之外,「跑跑卡丁车」与「穿越火线」也是我小学时经常玩的游戏,可以说我当时是休闲养成类和氪金竞技类兼具型小学生(现在其实也差不多)。
我还记得,那是一个冬天的体育课,我的同学吴跟我在旗杆边上的柏树旁聊天。他告诉我他新发现了一个游戏,注册送一个地下的房子,一只宠物,3000 摩尔豆,也就是游戏里的货币。豆可以做任务参与活动玩小游戏获得,可以用来买衣服买家具买大房子。那个世界很大,所有人都可以在一起,朋友们可以一起玩小游戏或者去探险。
这段描述是我大脑里仅存的记忆拼凑成的,毕竟已经过了快十年了,可能不太准确。但他当时的描述确实是吸引了我,我十分憧憬这种“游戏内的生活”——有点过家家的感觉,也可以说是“开局一把刀,装备全靠捡”。总之,对我而言,和朋友们一起建造属于自己的家园是件很酷的事。
但毕竟摩尔庄园是那个年代国产网游,不充值怎么能变强呢?即使充了钱,游戏内的房子一样不能建成理想中的样子。虽然设计者当年做的还不错,很多像是黑森林之类的活动给我印象挺深,但整个世界的限制太多,自由度不太令人满意。
我还记得,那大概是四年级的美术课,我们开始在 A4 纸上“玩网游”。差不多是我在纸上画一栋楼,同学们可以用游戏里的金币来买房子或者干什么之类的。现在看上去或许很无聊,但当时确实在班里风靡了一阵,我作为游戏的“主持人”感觉也不错。后来我买米老鼠的漫画送了张非常大的地图,里面详细绘制了各种房子工厂,我就复印了几张拿到班里玩。我记得同学们大都很感兴趣,这对我而言也是蛮美好的回忆。
那时候我每晚都要在床上躺上一阵子才能睡着,我经常幻想长大后做一个能让玩家自由自在探索建造的游戏,那个游戏的地图一定要非常大,甚至是无穷大。后来,我才知道这类游戏叫沙盒游戏,而我的梦想也有人实现了,即便不是我心中完美的模样。
初次见面
我姥姥家在房山与河北交界的一个普通小镇,有时间会偶尔回去看看。
就像很多中国的小镇一样,镇里的唯一经济支柱是个日益消退的工厂,周围全是大片的农田,而镇里的楼全是一致的六层赫鲁晓夫楼。每天上午都有热闹的早市,但快到中午时就会迅速散掉,只留下一地垃圾。好在有人会来收拾,把垃圾扫到马路两侧,把水泥路中间腾出来。但如果是雨天,满地的玉米叶混着塑料袋又被冲到了路上,而雨水落到地面上就不再是无色透明的了。
好吧其实我也不太清楚具体是什么样的,上面这段一半是瞎写的,没什么用。重点是对我而言,当时在姥姥家唯一的乐事除了和姥姥姥爷聊天吃饭,也就是能玩会我哥的电脑。
姥姥姥爷住在二楼,我哥一家住在一楼,都是有点挤的两室一厅,但除了上下楼要到楼道里都挺方便的。而我哥比我大七年级,并不是家长眼里的好学生,和我一样爱玩电脑。
我那时候大概刚上小学六年级,我哥大概刚买新的清华同方笔记本。当时我应该主要玩跑跑卡丁车或者穿越火线,而我哥很久以前就在玩「DOTA」,我俩唯一的交集可能是偶尔一玩的「CS1.6」和「War3」吧。所以我每次回去都要在他的电脑里装我玩的游戏,等我走了他再卸载。
那天我应该是刚回去,兴致勃勃地跑到一楼准备下游戏。
我哥一如既往地笑我还在玩 CF,也许是不想让我再在他的笔记本上安装游戏,他给我推荐了个新游戏。
我对我哥玩的游戏大多都是挺感兴趣的:记得当年周杰伦刚出《稻香》的时候,我哥还没换电脑,我坐在床上看他在一台应该比我还老的电脑上玩「GTA:罪恶都市」。千千静听里循环播放着周杰伦的歌。他也不断地在医院重生。后来干脆开了秘籍,抢了辆车直接从海上开到二城去了 。主线任务做到厨师那里就放弃了,还是开着坦克在街上飙车有意思。
打开他之前的存档,刚进入游戏时处于暂停的状态:视角是第一人称的,人在一个昏暗的峡谷里,血量只有一格了,面前还有个骷髅怪,看来是快死的时候保存的。
按下 ESC 退出暂停,骷髅怪射过来一箭就死了。
重生在小木屋里的床边,木屋是二层的,有个阳台,我哥说这是他自己建的。
屋外是一片森林,为了扩建木屋,他准备砍点树。
虽然用手也能砍树,但用合成台里做的斧子会快很多,砍了一会就不知不觉走了很远,迷路了。
他说他记得是有小地图的,但是忘了在哪调出来,只能慢慢跑着找家,或者放弃身上看了半天的木头死回家。
到家后,为了防止再迷路,他跑到屋顶上,跳一下右键一下,把石头摞得很高。然而这并没有什么用,稍微跑远一点就看不到了。
他操控着游戏里的人物,我在边上看他玩。这个世界真的很大,除了森林还有草原和山,地下还有峡谷和矿洞。游戏本身自由度也很高,不仅能自己建造房子,也可以自己挖土挖矿砍树,还可以种地养动物。
我想起了「牧场物语 Online」,也是一个我小学时候玩的国产网游,只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关服了,现在几乎找不到相关信息。
那是我家里的那台电脑也许也比我老,晚上我洗完澡钻进被窝里,把显示器倾斜向我,鼠标拿到桌子的最边上玩。我记得当时经常和一个叫小树的人玩,玩游戏还是能和别人聊天比较有趣。
游戏就是页游,大部分操作只需要简单的点击,所以除了聊天并不需要键盘。每名玩家都有自己的农场,可以建造各种建筑用来生产,也可以去森林里砍树或者下矿,当然这些都是点一下就自动开始的。更有趣的是这个游戏还有打怪系统,自己有精灵,可以去山上一层一层地打。时间过得太久,再详细的我也实在记不太清了。
中途我放弃过一阵,再回来玩的时候原来的服务器已经找不到了。就在这个游戏消失之前曾推出了个充值送一堆东西的活动,那是我第一次给游戏充值,还是在姥姥家我舅妈在移动营业厅之类的地方买的卡。
而这个我哥玩的这个游戏不一样,单机游戏并没有充值变强。很多原来点一下自己就完成的操作需要自己一点一点完成,游戏的自由度也随之提高,地图的随机性也为玩家提供的自由发展的空间。
说实话,我当时是震惊的,我没有想到我心里从来没告诉过别人的梦想竟然已经被实现了。
这个游戏叫「MineCraft」,或者叫「我的世界」。
ACG 科技服
我试着自己开了存档玩,先砍树造合成台,再上网查合成表,再自己随便建个小木屋。这种自己探索的过程挺有趣的,但说实话我不太喜欢自己玩单机,再加上游戏本身没有什么“故事内容”,所以差不多基本了解了怎么玩就放弃单人了。
没过多久寒假过年又回姥姥家,这次我能玩我爸的笔记本了。
在网上随便百度“我的世界多人”能搜出不少结果,随便点开一个网页就是一堆服务器,叫什么的都有。我这个人一向对科技比较感兴趣,就随便点开了个【ACG 科技服】。虽然我对“科技服 ”一无所知,但下载解压运行游戏对小学生的我而言还算是小菜一碟。
成功进入服务器,用指令注册时我学到了“register”这个单词,然后就出生在了主城。主城具体是什么样的我记不清了,但周围全是建筑,方圆几百米所有方块都无法破坏,砍树挖矿全不行,显示没有权限。
一无所知的我选择向大佬求助,在服务器里打字找人一起玩,没想到真的有两个人愿意带我。我们随机传送到了河边的树林,建了自己的屋子,圈了自己的领地。我们也有分工,一个人研究神秘时代,我按照 G 键合成表发展工业,偶尔会去一起挖矿。那是一段欢乐的时光,我还用拍大师录了视频,认真地加了字幕解说发到了爱拍上。
当时我起的标题叫“MC 万人服”,实际上也就一百多人。但当时能同一百人同时玩一个生存发展游戏确实挺震撼我的,尤其是有几个小伙伴能一起玩,真的有种“我的世界”的感觉。
但没过多久服务器就换周目了,确实之前大家发展的都差不多了也没啥意思了。但我本来也就会点工业,新版本加了新的 mods(格雷科技)导致之前那些机器都造不了。原来和我一起玩的两个朋友虽然加了 QQ,但新周目以后再也没有和我说过话,我也找不到别的大佬带我玩,没过多久就只好放弃了这个服务器。
mcbbs
我开始玩的时候 MineCraft 应该刚刚开始在国内火起来,百度搜索能搜出不少提供下载或者服务器相关信息的站点,比如我最早下载应该是在MineCraft 中文下载站。
但不得不说大部分这类站点并没有给玩家提供一个讨论环境,提供的信息很多也只是复制别家的。百度贴吧虽然有不少大神,但缺少版块分区使得水贴提问与教程之类的混在一起,也不太好。
我也不记得我是怎么找到 mcbbs.net 这个网站的,但活跃的 discuz 论坛确实经常给我一种温暖如家的感觉。当时论坛里有不少大神无私奉献,有很多教程资源之类的。以前作为一名普通玩家,我只知道去百度搜“我的世界”然后下载解压就开始玩。而在 mcbbs 上浏览一番才知道这个游戏是有正版的,我平时玩的都是别人整合好的“懒人包”,mod 也是第三方社区制作的,Mojang 卖的正版其实也只是个官方的启动器,游戏内容一样,我第一次接触了这个游戏背后的内容。
我一直都觉得自己是个学习能力比较强的人,在网上看看教程找找文档就差不多搞懂了懒人包是怎么回事。从社区学到了东西当然也要做点什么回报社区,一个人玩游戏也没什么意思,于是我开始尝试自己制作懒人整合包。
虽然过程中遇到了不少坑,但成功启动游戏的时候还是很有成就感的,上传到百度云再发到论坛上有人回复我就感觉很开心。
渐渐地,我发现下载的人越来越多,一个整合就有几千人下载,这对还是小学生的我震撼很大。在自我满足感的驱使下,我从“绿色中文”与“简单整合”开始,到“BC 火车整合”尝试加入 mod,再到“星系整合”与“科技整合”。有大版本更新或者 mod 更新时我也会跟着更新,工作量不小但也有很多人鼓励支持我,下载量也飙到了几万甚至几十万。当时六年级下学期也没什么事做,很多时间都放到做整合上了。
那个暑假我也尝试自己开了服务器,在 mcbbs 上发帖找人一起玩,认识了 PaulClinton 和 xiaoxingqi。我还记得当时我在家里的打电脑上开好了服务器,到姥姥家用我哥的笔记本玩。我和 Paul 闲的没事用 WorldEdit 弄了一亿多 TNT,点燃后服务器就卡死了,再上去时发现基岩竟然都被炸掉了一块。
初一的信息课
(呐,真是段美好的时光,可我已经记不太清了
初一的时候是在一个新的校区,每星期有两节信息技术课,课上其实教的都很基础没啥意思,上课主要还是玩电脑。电脑登录进去就是管理员,干掉监控的进程对我而言是小菜一碟,自己弄完就帮同学们弄,老师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。有一段时间两节课直接隔了个上操,我们下操后就疯狂往楼上跑,多争取点时间玩电脑。
那玩啥呢?像 LOL 这种在线游戏还不能随时退的肯定是玩不了了,网页小游戏也没啥意思,所以当时我们主要玩的就是 CS 和 MineCraft 这种局域网联机的。CS 是我找的链接发给他们,而 MineCraft 是我自己做的整合包。
玩多人生存不太现实,每节课就四十分钟发展不了多少,到不如就玩战争整合两个人一起开一架飞机来回打,或者玩一下自己做的「丧尸围城」小游戏。在现在看来可能没什么意思,但当年的信息教室里确实充满的欢声笑语。我初中天天上下学一起骑车回家的朋友的昵称“ger”就是当时启动游戏时随便输入的 id,后来我们所有人都叫他“嗝儿”了。
后来我想自己学开发 mod,找我爸要了 10 块钱在我要自学网上学 Java,然后就开始了编程的不归路(没过多久就放弃 Java 了
开个公开服
(这部分内容我是真的记不清了,可能有内容或者顺序的错误...
其实教室里的局域网联机也算是服务器,只不过大家都是认识的同学,服务器也只是自己玩的时候开。体会到作为“服主”的乐趣的我想要开个“公开服务器”,玩家不局限于自己认识的朋友,也可以是网上的陌生人。
那是圣诞节的晚上,我刚刚开的生存服务器突然来了五六个人,大家一起组队生存。人虽然不算很多,但五六个人挤在一个自己建的小屋足以让我有“家”的感觉。我还记得我妈当时非要让我出去遛弯,我非常激动地跟她介绍我的服务器,她却不以为然。
好景不长,连领地插件都没有的原版生存服务器根本吸引不了人,就连我自己也没有玩下去的欲望。公开服需要二十四小时运行,家里电脑虽然也能一直开但是宽带通没有公网 IP,像花生壳这样的内网穿透软件每月只提供 1G 的流量根本不够用。在加上上学和周末的课外班,时间精力也不够,没过多久就放弃了。
万万没想到,从某一天开始,我的 QQ 突然有好多人加好友。经过一番研究,我发现刚上初中时做的空岛生存和海岛生存地图被“多玩 MC 盒子” 盗了,而地图里的教程书留着我的 QQ 号,那些人不会玩就都来加我好友问怎么玩了。我突然意识到这是做服务器的好机会,就在给他们解决问题的同时拉到服务器群,积累一些玩家,准备重新开个“大服”。
我记得很清楚,当时我们很快就用完了花生壳的免费 1G 流量,而最便宜的套餐也要每年 268 块钱,我家长是一分钱都不给我的。最后我找了邻居小伙伴买手机充值卡充支付宝,找一起玩服务器的网友要赞助,才终于凑齐了 268 元,那天是 2014 年 8 月 15 日。
我自己学了怎么配置领地插件,怎么弄多世界,怎么弄地皮插件,怎么弄小游戏。我又认识了建筑师 norl 一起管理服务器,后来又买了 VPS 保证二十四小时开服。可以说我们付出了不少时间精力甚至是钱,但玩家却一直多不起来,除了我们几个管理几乎没人玩。
我意识到这种服务器确实没啥好玩的,从 mcbbs 的活跃度能看出来我这类玩家的数量也越来越少,而“多玩 MC 盒子”这类软件的人气却在不断增长。整个过程中我认识了不少朋友也挺开心的,服务器群最多也到了 200 人。但中考越来越近我的闲工夫也越来越少,最后只好把服务器文件带着还剩一个月的 VPS 以 200 元的价格卖给了晨曦,那天是 2016 年 2 月 13 日。
(这两个日子都是在交易记录里找的,拿着充值卡跑回家与在口腔医院跟晨曦发 QQ 的画面我都印象很深
多人生存实况
初二搬到了木樨地的老校区就没有信息课了,很多同学失去了那唯一玩电脑的机会。大家体育课跑步的时候就经常聊游戏,约定放了假或者中考以后一起联机玩游戏,但结果我也早就预料到了。
我和别人聊中考时经常提到我的“光辉事迹”:守卫先锋是 5 月 24 号正式开服,6 月 24 号中考的时候我已经 60 级了。我从小到大就没怎么把考试放到心上,最终比想去的高中低了一分。
不过中考完了我也算是心理上解放了,我爸还给我买了台高性能笔记本,不再受限于客厅的大电脑了。我觉得想做好服务器首先要有人愿意玩,多积累一些玩家基础再说,于是我想着录一些游戏实况没准能吸引一些人。
我是一个比较喜欢科技的人,于是自己做了个格雷科技的整合包准备录多人生存实况。大口和 DJ 是我的初中同学,前者只有中考完玩了一两天,后者直到今天都在和我一起录视频。之前群里还有 Paul,SKY,zcm 和其他一些小伙伴,只有 Paul 一直在。有的老朋友会走有的新朋友会来是很正常的,当时录的时候没啥经验也只是随便录试试,并没有往网上传。
格雷科技不太容易带动,没玩几天我们换成了原版生存,一起玩的人多了点。而这次我把视频传到了优酷,没传 B 站是因为当时我觉得的 B 站还算是个高端的视频网站,现在嘛...
不出意料这种生存实况的播放数很少,但我们几个玩的时候还觉得挺好玩,毕竟压抑了很久了。然后我又想到了之前我做的超难海岛生存地图,于是就原版生存与海岛生存同步进行,想玩哪个玩哪个。大家后来觉得原版没啥意思就只玩海岛了,确实难度毕竟大更有意思,从第二季开始我也往B 站传了。这些视频很少有评论弹幕,我也逐渐放弃了吸引玩家来服务器玩的想法,开始把录游戏实况作为自己游戏过程的记录,就像是日记一样。
但欢乐的时光总是非常短暂,高中开学以后大家离的更远了,空闲时间也越来越少了。海岛生存也渐渐玩腻了,我最后又有好几次失误没录上,最后就又弃坑了。
格雷科技
寒假回奶奶家回的早没事做,大家放假以后都比较有空,闲来无事又搞起了格雷科技。不过奶奶家没有宽带我只能蹭楼上的,当时依然不懂内网穿透啥的,想着用路由器的端口映射,结果发现湖南电信给的全是内网 IP。好不容易把服务器架好了玩了会儿却发现没录上,当时可是折腾了半天。
科学真是迷人,靠我们自己的努力一点一点发展科技的过程还是很有意思的,寒假结束后我们也在一直更新视频。问题是格雷科技这个 Mod 太肝了,很多时间都要用在挖矿上,单纯的发展格雷也容易玩腻。所以我们更新了潘马斯农场,末影接口等 mod,但这不能掩盖格雷为主线发展科技太肝了的事实。前期基本所有的科技都是我来管理的,DJ 和 Paul 还有别人根本帮不上忙,即使后来有 Dylan,hum 等大佬带也感觉没什么意思。再加上学校里的事越来越多,就又玩着玩着弃坑了,最终录到了 EP97。
然而高二结束后情况又变了,年底我又有时间了,之前 Dylan 给我推荐过一个叫 GTNH 的整合包。这个整合不只是把 mod 整合到了一块,作者同时加了很多魔改甚至自己写了个 mod,再加上有任务书系统,玩起来像是个全新的游戏。可惜 mod 太多加载非常慢,启动就要十分钟加入服务器也要几分钟,大家的电脑也不太容易带动,当时还有格雷的坑没填就没玩。后来 DJ 换了新电脑,我就想我们两个先玩一下试试看。
之前玩星露谷物语的时候我就说过,这种生存发展的游戏就要自己探索才有意思,如果都知道怎么一步步发展之类的就意思了。就像之前格雷科技 5 我已经玩了几年了,虽然没怎么往后发展,但蒸汽时代都了好几次了。所以这次我们没有看攻略教程之类的,也没有找大佬一起玩,就靠自己按照任务书的路线一步步探索。
这不同于以前玩的 MineCraft,完全漆黑的夜晚,根本不够的食物,全新的合成表。这个世界不再是我以前熟知的那个世界,游戏性随着难度猛增而猛增。虽然前几天一半游戏时间都是躲在地洞了,但我和 DJ 都觉得这个整合很有意思,值得玩玩。
于是从过年的时候我们几个天天都玩,我的两个弟弟经常搬凳子坐边上看我玩。我们并没有以发展到什么东西为目标,把它当作休闲游戏来玩不想太肝,但有的时候晚上睡觉都会一直在想明天要接着干什么。发展速度比原版格雷科技慢了不少,之前我们第二期就造出了焦炉第四期就到了蒸汽时代,而 GTNH 分别是第九期和第二十六期,每期的长度也从之前的二十分钟猛增到一个小时。大家玩的都很开心,也有新人看了我们的实况后加入了我们的队伍。
对了,这些实况我已经全部传到youtube上了,画质比 B 站优酷好不少。GTNH 原作者DreamMasterXXL订阅了我的频道,现在每期我传到 youtube 的视频他都会转发到他的 twitter,还挺让我意外的。B 站除了没有原版生存实况和第一季超难海岛生存实况,其它都是全的。优酷只到 91 期的格雷科技生存实况,不再上传新视频了。
未来
说实话我也不清楚未来会怎样,就像籽岷说的那样,这个游戏在不断的分裂。我的两个弟弟也玩 MineCraft,但是是在 IPad 上玩免费的网易国服,而我玩的是 GTNH,我们之间没有共同语言。所以我感觉 MineCraft 的人气还在一点一点的增加,但是玩家的圈子越来越小,相互分离。
嘛,我应该不会再开公开服务器了,几个朋友一起玩玩生存录录实况就挺好了。